济南6旬老人“失独”21年求陪伴安慰 照片成唯一慰藉
中秋节,62岁的“失独母亲”李红(化名)家中原本不会有人来访。中秋前夕,她向12345求助,希望中秋节有人来陪陪她,并留下详细住址。得知记者到访,这位母亲两度哭泣,她全程喊记者“宝贝”,并给记者喂饭面对一位突然到访的陌生人,她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故事……
失独孤单:原本一人过中秋,特意煮了“团圆水饺”
15日10点,记者没有事先打招呼,直接到访清雅居李红家里,想带给她一个惊喜。当李红打开门看到提着月饼的记者时,眼睛一度泛起泪水,“宝贝,进来吧,宝贝,谢谢你来看我!”
今天原本打算怎么过节呢?“家里没收拾,我就整天糊弄着过,让你们见笑了!”李红说。
李红还没吃早饭,刚煮好的南瓜、玉米、冬瓜还冒着热气。“如果你们不来,我就把门插上,假装家里没人,就这么过一天。”李红说,“这些年的节日都是自己过,今年中秋,就想有人来陪陪我!”她的兄弟姐妹都有家庭,也都是独生子女,过节很少能聚在一起。
4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是她一个人的家,女儿去世后她随即离婚。2015年7月搬进现在的公租房,每月200多元的房租,此前一直住在娘家。
这样一个人的日子,她坚持了21年。今年5月下旬,家中二哥专程来陪伴了她近一个月,还是因为她突发心脏病,养病需要人照顾。“当时在老年大学上课时突发心脏病,住进重症监护室,学校老师送到了医院。孩子走了之后,我生病住院都成了问题。”
11点半,李红留记者在家中吃饭,特意煮了一碗象征团圆的水饺。“水饺你都吃了。”李红煮了30多个水饺,她一口没吃。
痛苦回忆:乖巧女儿去世21年,照片成唯一慰藉
“我吃饱了。”记者说道。“再吃个虾仁。”李红拿起筷子,将虾仁喂到了记者的嘴里。
午饭后,李红舍不得记者离开,就找出了家中的相册,一 一展示。1995年7月28日清晨,41岁的李红回到长清家中,发现女儿莹莹(化名)自杀身亡,“还有几个月,她就16岁了。她那么乖巧、听话,我想不明白啊。”回忆起女儿自杀时的场景,李红抱着女儿最后一张照片哭了起来。
李红拿出一本《金色的童年》,这是莹莹的成长记录册,每一页都配有她的一张照片。这本泛黄变旧的记录册,是这些年来,李红每次思念女儿时的唯一慰藉。“我的小宝宝笑得多甜,妈妈祝愿我的小宝宝的一生都像她的笑脸一样,那么甜,那么可人意儿!”记录册的最后两页是李红对女儿的追忆,“孩子呀,多少次打开房门,细看来路,总认为是你回来了,多少次让我失望,多少次让我心碎!”
“你今天就把我当你的女儿吧!”听到记者的话,李红声音轻轻地回了一句,“你妈妈会不愿意的。”
自我救赎:在老年大学充实生活,放开拍照却难有笑意
女儿去世、夫妻离异,李红上班的工厂被个人承包,她也失业了。“每次回长清,路过平安店,我都把头撇过去,不想看到那个伤心地。”从1995年到2004年,9年的时间里,李红四处打工养活自己,自己交养老保险。
“能够领退休金了,我就没再出去干活。”李红介绍,停下了生计上的奔波,她尝试着“自我救赎”,走出失独的伤痛。从2008年到今年6月,她先后到省老年大学和市老年大学学习,“除了周三,一周都排满了课,报了京剧、豫剧、舞蹈等好多班。”
“以前我连正儿八经的照片都没照过,女儿去世后,我就放开去拍照。”李红指着一张照片说。记者发现,照片中的她虽然嘴角笑,但眼中看不到笑意。
8年的“自我救赎”,李红再次提及女儿,仍激动不能自已,眼泪横流。“希望你能再来看我。”当日下午记者临走时,李红留恋地说。直到记者离开时,依然没有其他人到李红家中走访。
延伸阅读
“失独老人”为何无人陪伴?
为何“失独母亲”李红这些年会如此孤独落寞?李红所居住辖区药山街道办事处回复,因为李红的户口和计生关系均不在辖区内,因此无法享受辖区内失独家庭走访政策,建议李红将计生关系转至该辖区,或者回计生关系所在地询问。
当前,“失独老人”不仅面临养老问题、经济补偿问题,还面临着心理孤独感无处慰藉。这一系列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今年7月,国卫办家庭发(2016)33号文件《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的通知》中要求,“联系对象发生意外、重病、受灾、亡故等重大情况时,联系人要及时上门,帮助排忧解难逢重要传统节日,要以联系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慰问和关怀工作”。
同时,鲁卫家庭发(2016)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的实施意见》中给出了11条实施意见,涉及“失独”家庭的养老、医疗、补偿、关怀等各方面。该意见于2016年7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