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让人心暖的城市 民生改善让每个人“尝到甜头”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5年,不过历史短暂一瞬,但于每个人来说,可贵不凡且历历如新——
有着20多年电工经验的王有营,甩掉“没资质”的包袱、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终于“踏实了”
孝直小学的黄礼萌和小伙伴们,不仅坐上“大鼻子”校车,中午还能在食堂吃上营养丰富的配餐,“开心极了”
柳云社区的赵传亮一家七口,不用挤在简陋的小院子里住,而是拥有3套楼房、210平方米的商业生活保障,“舒坦多了”
特困村西里虎村300多口人“整村搬迁”,离开了破败不堪的老房子,挥别交通不便的历史,“好日子来了”……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5年来,济南长高长“胖”、变美变靓,济南人的衣食住行也在发生着改变。这些改变有小亦有大——
城市向北“跨河”,济南牌照小汽车免费过桥,“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带来更多民生期待
城市向南“保护”,南山管委会的成立宣告“九龙治水”时代的结束,青山绿水常驻的生态愿景更近一步
城市向市民“开放”,大明湖景区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免费迎客,“还湖于民”成为济南惠民政策的又一抹亮彩
城市向雾霾“宣战”,刚刚过去的鸡年春节,天空蔚蓝、瑞雪降临、空气清新,“气质”飙升绘出“响晴济南”的久违美景……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保障改善民生。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关心关注困难群体,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济南要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由这些民生改善的大事小事汇聚而成。民心为上的城市温度,也因此凝聚成勃勃向上的城市力量,见证着城市执著永续的发展质量。
民生改善让每个人“尝到甜头”
5年来,民生改善每天都在发生:城镇、农村居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和10.6%,承诺的75件为民办实事全部完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财政资金连年增加,2016年“民生投入”的比重达到75.2%,而这笔花费是5年前的2倍……一张覆盖城乡的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正不断筑牢,“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梦想正一个个变为现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已经形成,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创业培训+创业预孵化+初创孵化+创业园区”模式不断完善。仅去年一年就新增城镇就业18.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7%
社保是民生之依——全市社会保险在制度上实现全覆盖,连续12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连年涨,城乡低保和农村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覆盖县区、街道、社区、行业企业的服务网络体系加快建立
教育是民生之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招生全部划片入学,初中学校“整体对口入学”,集团化发展、委托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多元办学机制不断完善,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进展迅速,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入学得到保障
住房是民生之安——探索实施积分落户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大棚改旧改货币化补偿安置力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改善住房供给结构,多措并举加快房地产去库存,棚改旧改不断“增挡提速”,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5.7万余套。
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的经济数据,还应该有就业岗位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这一项项民生指标落在每个人身上,让每个人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