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山东济南:高新区将代管创新谷和临空经济示范区
业内人士分析,从地理位置和产业定位来看,临空经济示范区可能涵盖现有的临港经济开发区、空港产业园,这里也是规划中的综保区B区。将小型产业园化零为整,纳入济南市高新区一盘棋之中,可以更好地统筹安排招商项目。
“上班后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或者在电脑上看电视剧,我还年轻,不想这样混日子。”3年前,宋辉(化名)辞去高新区管委会的公职,理由是“工作太清闲,学不到新东西”。
目前仍在高新区机关工作的李先生向记者反映:“并不是都轻松,大家同样是公务员,有的岗位就很忙很累,晚上还得加班,但工资主要看资历、级别,干得多未必拿得多,不公平啊。”
记者了解到,高新区正在制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核心是“企业化管理”,将在济南率先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一些机构可能撤并。
看齐中关村 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服务成本最低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徐群去年12月接听12345热线时表示,为保障“两城两谷”发展,高新区要打造高效能行政服务体系,以“看齐中关村”为标准,对行政管理流程深度优化,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服务成本最低的科技园区。此前,市里相关会议已明确,“要赋予开发区更大的自主权,围绕‘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在高新区工作的多位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高新区正在制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应该很快就会公布。这次改革力度非常大,与每个工作人员的利益相关。“人们都以为当上公务员就端上了铁饭碗,今后无论公务员、事业编,全部企业化管理,有量化考核的标准,工作业绩突出、贡献大的肯定拿钱多”;“公务员没有压力,高新区难有效率”。谈及即将面对的改革,多数公务员表达的心情比较复杂,有激动,有兴奋,也有忐忑,部分南方城市高新区已推行企业化管理,公务员综合考评排在最后的会被辞退。
“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服务成本最低”的“去行政化”改革,意味着高新区将在机构改革上“做减法”,一些机构可能撤并。
事实上,在机构改革、简政放权方面高新区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两年前,高新区率先将工商、质监、食药监及食品安全办公室“三局一办”合一,组建市场监管局,形成覆盖市场准入以及生产、流通、消费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高效监管体系,其经验已在全市推广。去年9月,徐群向辖区企业发放济南市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此项惠民措施,极大地简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间,实行了数据共享,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有话说 提高透明度,推动市场化运作
近日,记者在高新区采访时,多名企业负责人反映,高新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强,业务素质高。也有企业主认为,到高新区投资,看的不仅仅是窗口形象,也不仅仅是高新区的投资环境。与南方城市相比,济南政府部门工作的透明度有待提高,“市场化运作”方面还有欠缺。
“2013年创新谷开始招商时,我就很感兴趣,多次过去考察。当时宣传的是2014年底孵化器一期交付使用,可现在2015年都过去了,大楼也仅仅有了主体,外墙、玻璃都还没有安装,我最近咨询的结果是,2016年七八月份可以交付使用。为什么推迟?一直没有见到公开的说法。”北京一家网络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反映。
记者注意到,在创新谷官网,孵化器项目介绍一栏中称,“1号楼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已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年底竣工,裙楼具备交付条件;2号楼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预计2015年上半年竣工”,显然与事实不符。
记者就此拨打创新谷官网招商电话,接线人员以“我是政府部门人员”为由拒绝做出解释。
高新区一位企业主反映,政府为支持企业、产业发展设立引导基金,但运作过程尚不够市场化,中小微企业很难享受到。
相关新闻
高新区产业新布局——
徐群首提“两城两谷”
记者注意到,履新之后的徐群对高新区产业布局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将其言简意赅归纳为“两城两谷”。
智慧制造城:以高新东区、临空示范区、综合保税区为发展载体,重点发展微电子、信息通信、数控装备、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3D打印、飞机维修、飞机拆解与部件再制造、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子商务等产业;
生命科学城:以巨野河片区为发展载体,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质子治癌、康复养老等产业;
齐鲁金谷:以汉峪金谷建设发展为核心,加快中心区腾笼换业步伐,重点发展企业总部、金融与类金融、工业与建筑设计、文化创意、商业、住宅等产业;
齐鲁创新谷:打造有针对性的人才平台、技术支撑平台、融资平台,将齐鲁软件园与创新谷联动发展,承接京沪高端研发转移、组织省内重点行业领域研发机构聚集、推动高校院所加快成果转化,形成以科技研发为主体的产业群体,服务省会经济圈建设。(记者 王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