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山东生态补偿办法被比作"对赌":1微克污染物20万
真金白银的治污投入更不可少。一年来,菏泽市财政斥资1300万元补贴提前淘汰黄标车,安排1200万元建设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安排3680万元购置新能源公交车,安排600万元节能、环保专项资金。此外,还拿出1600万元新建16个大气质量监测站。
随时播报的空气质量监测,让各市环保局长压力山大。济南市环保局局长高立文说,现在用手机连新闻都不看了,整天就关心济南的空气质量。“经常半夜睡不着,就打开手机看空气质量指数。有几次,凌晨三四点就打电话给工作人员,布置当天的工作。”
在张波看来,通过生态补偿办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气污染防治的权威性不足问题。目前,污染防治的职能分散在政府各个部门,而生态补偿办法可以调动党委、政府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促进空气质量改善。
数据显示,2014年,山东全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同比增加了17.8天,PM2.5、PM10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6.3%、11.3%。
是否合理?
能够成功调动各方面环保积极性的政策,就值得探索
在2014年山东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情况表中,有四个“减号”显得比较扎眼,它意味着“市级财政向省级财政补偿”,说得难听点儿,就是被罚。
四个“减号”出现在第二季度,青岛、烟台、莱芜和临沂空气质量同比恶化,四市共向省级财政上缴生态补偿金413.5万元。
青岛、烟台这样的沿海城市被开“罚单”,难免会觉得有些“冤枉”:空气质量本来就不错。再挨罚,岂不是鞭打快牛?
“优等生”却挨了“板子”,似乎有点不好接受。
“沿海空气质量好,但有的市同比改善幅度是恶化的,那么‘挨板子’就不冤。更何况,山东沿海最好的城市空气质量,也没有达到二级标准。”张波解释说。
“我个人理解,这是一个特殊时期的考核办法。这几年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多发,必须铁腕治污。当前考核,把空气质量改善作为侧重点,是特殊时期的有效之举。”威海市环保局局长刘德柏说。
一方面是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他也有建议:“将来到一定阶段,是不是可以考虑把改善率和空气质量两个指标结合起来考核?让前者占比大,后者占比小。”
在张波看来,这个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不宜与严格理论意义上的生态补偿画等号。这只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用来调动各方面环保积极性的做法。“任何一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都是能够成功调动地方党委、政府环保积极性的政策,否则,就落不了地。”
张波说,最近可能要补充调整一下:如果哪个城市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以不参加这个考核,并给予一次性奖励。如果又不达标了,再继续回来参与考核。
生态补偿有效实施的前提是监测数据要准确。2011年,山东启动监测管理体制改革。此前,是“考核谁,谁监测”,监测权在各市,行政干预在所难免,当时的二级天数达标率竟然超过90%,这个数字与百姓的感受大相径庭。山东将监测权上收一级,变为“谁考核,谁监测”,滤掉了监测数据中30%的水分。后来,山东又探索第三方检测,将监测业务交给社会机构,政府出钱购买数据。一年下来,数据更实在了。
为保证数据准确,2014年,山东共查处破坏或干扰自动监控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15起,对相关企业实施了顶额罚款、通报、扣减环保补助、限批等行政处罚,其中13起移交公安部门处理,15名责任人被处行政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