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四合院的安居梦:海晏门街32号破败不堪
▲很少人来往的院落显得十分荒凉。 本报记者 叶嘉利 摄
▲庞秀清老太太在院里唯一的水龙头边洗拖把。
文/片 本报记者 叶嘉利
历下区海晏门街32号是一个老式四合院,十七八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上公厕要走上百米远。遇到大雨天,外头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院子则成了“游泳池”。
对于老院里的居民来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搬出老院,住上新楼房。
上世纪50年代老院 仍住着八九户居民
东临历山路,南靠东关大街,比邻保利芙蓉小区,单从位置上看,海晏门32号算是坐拥繁华了。
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老院落,东西南北各有一排房屋,加上院子中间加盖的小屋,都是砖砌的平房,分属十七八户所有。不少房屋的门上了锁,锈迹斑斑。还有一些房子木门已破,看上去很久没人住了。
如今,院子里还有八九户人家居住。住在院子东南头的陈庆山说:“我打小就住在这里,现在有五十多年了。这里原来是济南市第一运输公司的宿舍,大约是1950年建的。”
李正蓉女士的家在院子南头,她搬来这里的时候孩子才9个月大,现如今她的孩子已经40多岁。有钱的都搬出去住了,院子里的年轻人也个个在外面买房子了。”李正蓉说,现在还守着这个老院的大都是老人。
李正蓉的家是一座只有30多平米大的房子。她和孩子一家三口都住在这里,孙子小钱的床铺摆在客厅中。小小的客厅,既是小钱做作业和睡觉的地方,也是一家人吃饭、看电视的地方。
冬天水龙头结冰断水 上厕所要走上百米
李正蓉家门口摆放着大大小小十多个储水的家什。她告诉记者,院子里只有一个水龙头,一次得多接点水回家备着。
今年1月18日记者第一次来到海晏门32号时,几位居民正围在院子出口的水池边,往水龙头上浇热水。“天气太冷,水管冻住了,用热水把冰烫化了才能出水。”如果冰化不了,居民们只能到院子外的商贩家借水了。
李正蓉说:“以前院子里家家户户装过自来水,但水管经常破,每个月交的水费就不得了,所以后来都撤了,只留着院子门口的一个水龙头。十几户人家洗衣做饭、烧水都是用的这个水龙头的水。”
吃水不便,上厕所更是大问题。李正蓉说,由于是老房子,家家都没有厕所。最近的公厕位于东关幼儿园边上,从院子出去,要绕好几个弯,走100多米。
雨稍大点院子就积水 居民门前都修了高门槛
海晏门32号地势比周围低,一下雨就容易淹。回想起1987年8月26日的大水,李正蓉十分感慨,她说:“院子本来就比四周低,那年大水院子里的积水到脖子高。小孩子都在水里游泳玩。平时下雨,一是怕漏水,二是怕淹。屋子里到处都漏水,屋顶上盖了不知道多少层篷布了。雨稍微大点,院子里就容易积水。”
82岁的庞秀清老人住在院子东北头的屋子里,独自一人住在这里二十多年了。尽管年纪已大,可她家门口却砌着近30厘米高的水泥门槛,进出都很不方便。庞秀清老人说:“下雨天总是淹,怕屋子里进水,后来才修了这个门槛。”记者注意到,家家户户门前都修了高门槛。
李正蓉和院子里的居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好房子。“这个房子真是住够了。亲戚们来了都不好意思让他们进来。用水都很难保障。我们都老了, 但还有孙子一辈的,希望他们的条件比我们好,能够有更好的生活。周围都建得非常好,希望这里也能引起政府重视,早日拆迁,拆迁后住上新房子。”
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陈庆山来这里时还是小伙子,如今已经当爷爷了。他说:“如果房子拆迁了住上楼房,我们也就安心了,就能安度晚年了。”庞秀清老人说:“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住上省心的房子,我怕是一辈子也住不上楼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