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经适房建设悄悄按下暂停键
“下一步,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角是公租房。”贾萌表示,在经济适用房上,济南虽然走了一定的弯路,但从廉租房实物配租及租金补贴再到公租房,济南的住房保障政策有一个延续性,而且每年申请的门槛都在降低,受保障的人群也在扩大。
早在2005年,济南就开始实行廉租住房租金补贴保障政策。“这是一种托底政策,保证了不少落在空当的家庭享受优惠”,而且“家庭低收入标准”及“家庭住房困难标准”等政策的门槛在逐年降低,“保障面积标准”及“补贴发放标准”都在逐年提高。这样一来,受保障的群体范围在扩大的同时,获益程度也在提高。2007年,家庭低收入标准是家庭成员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7670元,到2010年,标准提高到16642元。在租金补贴保障面积标准上,也由最初的8平方米(含)提高到了14平方米。
“目前已向2824户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约1224.85万元,有效改善了被保障家庭的居住条件。”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高立文表示。
在廉租房实物配租政策上,除了门槛逐渐降低,房源数量也呈现逐年翻倍增长的趋势。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住房保障处处长王浩表示,从2007年至今,连续四年,廉租房的数量都呈逐年递增的状态,由最初的101套增加到今年的1493套,照此逐年翻倍的增长比例,明年的廉租房数量不会低于2000套。此外,保障人群的门槛也由最初的低保重度残疾无房家庭扩大到了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16642元的无房低收入家庭,“这样一来,受益的人群范围每年都是成倍增加的。”
高立文告诉记者,前期济南市廉租房项目大多在省城西部和北部,考虑到低收入家庭在全市不同区域的分布,济南尽力做到廉租房的“四面开花”。下一步,房管部门将在东部地区建设廉租住房项目裕辛苑小区和清河新居,如果时机成熟,还将在省城南部建设廉租房。 继租金补贴和廉租房实物配租后,下一个走进人们视野的是公租房。“之前夹在经适房和廉租房空当的人群,除了租金补贴政策,今年试点的公租房也可以解决部分家庭的住房难题。”王浩表示,除了城市低收入家庭,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仍较突出,单身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也急需改善。为了解决这些“夹心层”的住房难题,公租房将成为今后的重点。
“从租金补贴到廉租房实物配租,再到公租房,这些政策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于清表示,多样化的补贴形式,满足了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公租房和廉租房要“并轨”—栋楼里可能同时存在
[b] 济南住房保障体系的轮廓愈见清晰。[/b]
“廉租房自从2007年发展至今,最困难群体的保障已经基本稳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廉租房的使用也已经基本完成。”贾萌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济南已经清楚地看到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下一步,济南市公租房和廉租房将实行‘并轨’发展的道路。”市房管局住房保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济南可能不再对廉租房单独划片,而是实行二者并轨,“一栋楼里可以同时存在廉租房和公租房”,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优势资源,将区位优势、交通、配套等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
高立文告诉记者,根据公共租赁住房“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年底,济南市将筹建公共租赁住房约10万套、面积达550万平方米。其中,政府将投资约170亿元,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5万套,约467.5万平方米。
不过有专家也担心住房保障性体系陷入模式化。“住房保障性体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也就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铁岗说,任何一个城市、任何时期都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需求,因此也就不能把整个体系中经适房和廉租房、公租房的比例进行固化,“这个动态的过程就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对于住房保障体系的具体建设,众多专家表示,政府应该思考如何让真正需要的人享受到优惠政策。傅强表示,廉租房和公租房的选址应该考虑市民的生活需求,不能表面上看是他们受益了,事实上却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
“不能把穷人和富人分开。”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则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说,廉租房、公租房的选址不仅不应避开富人区,而是要有意识地与富人区融合起来。王忠武说,根据国外研究,贫穷有代际流传性,也就是说,相互影响,长期住在一起的贫困人群间容易形成“贫困亚文化”,使贫困人群的后代无奈地“继承”贫困。而如果贫困人群能和高收入人群去住在一起,前者可以学习后者的观念、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而推动其尽快摆脱贫困。
李铁岗表示,在很多城市,由于分配不合理,出现不少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做好摸底,合理分配,让真正需要的人群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在所有的问题中,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点。”
最近,贾萌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到了公租房上来,忙着和同事们为公租房建设和申请等事宜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大家最关心的是公租房具体的申请标准及程序,我们争取到明年5月份把标准制定出来,尽快让大家住进适合的新房。”
“面对高房价,最犯愁的是中低收入者。”王忠武表示,住房是生活必需品,它事关社会公平、居住者的尊严,甚至社会公正。“按照国际惯例,中产以上居民的住房由市场解决,中产以下则由政府出面协助解决。”
王忠武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廉租房等住房保障体系很完备,“听说新加坡有一半的居民都住着廉租房,而在我们这里,这种形式的房屋供给比例还非常低,政府有责任尽快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