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还记得房价4000的济南吗 致终已逝去的买房机会
失去的机会:基金
人物:薛英
薛英是上海一家进出口公司的销售总监,平时工作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2005年的时候,薛英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涉足基金投资。
“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买的第一只基金是上投摩根中国优势,还是冲着当时的明星基金经理吕俊去的。但是买了以后工作实在太忙了,后来这笔投资就给忘了。”薛英说道。
到了2006年,A股的持续上涨也让她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和朋友开始谈论和涉足股市,薛英当时也和丈夫谈起过要不要再买点基金的事。但从事科研的丈夫却对投资这档子事没什么兴趣,还总是以“世界上哪有那么好赚的钱?”“你忘了前两年买股票被套的经历了?”等说法来反驳薛英的主张。
而此时,薛英由于经常需要出差而将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丈夫,自己也鲜有功夫过问,这事也就这么耽搁下来了。就在2006年12月,A股发动了一波气势汹涌的蓝筹股大行情,一时之间群情激奋。薛英看到新闻,于是抽空上网查看自己的基金账户,却突然发现之前买的几只基金都不见了。一问丈夫才知道,原来这些基金早在3个月前就被丈夫赎回了。只是丈夫怕薛英反对而没有告诉她。知道这个情况后,薛英还和丈夫争辩起来,只是丈夫依然坚持认为基金这东西有得赚就不错了,不要太贪心,而且A股当时已经创出历史新高了,随时可能掉头向下。对基金投资并不太在行的薛英听了之后,也觉得不无道理,而且就算现在追高风险也太大了。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薛英丈夫的想法太过保守了,只可惜薛英在忙碌的工作中,没能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市场和打理基金,使得薛英不但在2006年的基金大爆发之年收获有限,在之后2007年的大牛市中也没能有所斩获,错失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依靠投资理财致富的机会。
点评:如果说1998年是中国基金元年的话,那2006年无疑是中国基金大爆发的元年。这一年,开放式股票型、混合进取型基金全年的累计平均涨幅为130%和125%,与上证指数130%和沪深300(2247.263,1.90,0.08%)指数120%的涨幅相比基本持平。这一年,净值增长最高的3个开放式基金分别是景顺长城内需增长(182%)、上投阿尔法(173%)和上投摩根中国优势(171%)。由此也开启了市场追逐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的热潮。
2006年,凡是选择通过基金投资股票的基民,只要持基不动,绝大部分人的收益都跑赢了股民。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在强烈的赚钱效应刺激下,“基民”、“养鸡(基)”等新鲜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体上。从此以后,基金也已成为老百姓最熟悉的理财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