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纂村首个扶贫项目陷销路困境 山高路远短期难消化
舜网-济南时报
12日,南部山区金刚纂村,30多亩薄田挂在400多米高的山坡上,里面种着6万株旱地西红柿。丰收季背后,村支书马广业却愁肠百结。“果子下周集中成熟,短期内就有一二十万斤待销,虽然村里正通过搞采摘、跑酒店、走电商等渠道联系销路,无奈产量太大。”马广业说,他和160多户村民盼望热心市民们能到这个小山村做客采摘,帮帮大山深处的老农民。
汗水 穷山村的今年首个脱贫项目
金刚纂村属于历城区,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3公里处便是锦绣川水库。村中仅有的一条翻山路穿村而过,两侧有山有水,村居整齐,还立着2棵百年唐槐。村支书马广业介绍,这样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多年来却一直摘不掉穷帽子。
“村里160多户人中有30多个困难户,500多亩耕地绝大多数都在山坡上,土壤比较贫瘠。”马广业说,之前村民们主要靠种玉米、谷子、大豆为生,一年到头收入不过千元。今年年初,村里开始酝酿旱地西红柿项目,过麦后上马,如今即将迎来首个收获季。
“作为试点,先开辟30亩地种植了6万株,得到了100多户村民的响应。村里所有贫困户全都参与进来,可以说是承载了村民的辛勤汗水的脱贫致富梦。”马广业透露,由于村内绝大部分农田都在山坡上,管理难度大,村民们每天都是爬山施肥、扎架、除草,相当辛苦。
马广业设想,如果项目进展顺利,每户村民的年收入预计能提高两三千元,村集体也能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收获 6万株西红柿产量约15万公斤
12日10:40,记者在金刚纂村西南侧的山坡上看到,块状梯田上搭起架子,上面是茂密的西红柿藤蔓。走进田中,藤下挂着成串的西红柿,大多还是青色果实,也有少部分已经成熟。村民赵向美头戴遮阳帽、手拎水桶,正穿梭在农田中,采摘成熟的西红柿。
“旱地西红柿和大棚西红柿不一样,生长周期更长、更好吃,不信你尝尝。”赵向美热情地说,金刚纂村早有种旱地西红柿的经验,另外地形三面环山,南面朝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环境特别适合西红柿的生长。
“种植技术上也有专门的农业专家指导,统一育苗、统一供应农资,6万株西红柿产量大约能到15万公斤,而且是无公害农产品。”马广业透露,金刚纂村种植的西红柿沙瓤,糖分足,能吃到过去西红柿的口味。从下周开始,西红柿便会进入集中成熟期,短期内就能达到一二十万斤的产量。
隐忧 山高路远产量大短期难消化
“村里的西红柿品质好、产量低,价格自然也高一点。”马广业说,目前村里主要通过搞采摘、跑酒店和走电商三个渠道打销路。“这两天村委门口就会挂个大牌子,迎接来采摘的游客。到时我们把游客领到村民的田里,采摘价格估计是每斤4元,其中村里收两三毛的管理费作为集体收入。”
“种西红柿的农田有的近,有的远。采摘的游客我们会先带到近的农田里,走电商渠道的会先从远的农田采摘。”马广业说,为了照顾到所有村民,他还制定了采摘由近及远和电商由远及近的原则。近段时间来,马广业几乎天天到城区跑销路,由于是第一年上马的脱贫致富项目,能不能在短期内消化一二十万斤西红柿,他心里也没个底。
“村里山高路远,这销路没全打开,我这心里总堵着。”他说,村里本没有直通济南的路,为此200多名村民们从1994年开始开山,直到2005年才将翻山路打通,“比过去好走多了,但也是山高路远,真担心村民们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回报。”马广业盼望,金刚纂村的西红柿成熟后,热心市民们能去捧个场,到南部山区游玩的途中,一来欣赏村中美景,二来采摘些无公害西红柿,帮一帮村民。您可以直接和马广业联系 ,电 话1370540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