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三学生患脑瘫后遗症 自立求学十多年(图)
在操场上,同学给马旭然(中)做了个打羽毛球的姿势,让马旭然很是羡慕,他决定自己也试一试。
20年过去了,尽管人生的每一步都有周围的人给予帮助,但这名患有脑瘫后遗症,双手极不灵便的孩子努力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还剩下不到三个月的备考时间,马旭然正在和双手较劲,希望完成自己的高考梦想。举手之劳,对很多人而言做起来比说起来还简单,不过对于高考生马旭然却不是这样。每个周五的第二节体育课,在两个同学的搀扶下他才能走到操场,和其余同学们一起参与户外活动。
生活难完全自理,却拄拐独自打车 20岁的马旭然是济南七中一名高三的学生。出生时,他因为缺氧导致脑瘫,尽管做过两次大手术,但动作协调能力仍然很弱。每天上学他需要父母接送,进教室需要同学搀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直到8岁才上了小学。
但即便如此,马旭然的父母依然选择让他进行常规的学校和社会教育,甚至主动要求他一个人面对社会。2012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为他辅导功课的家教在与他的父母商议后,决定让马旭然尝试一下自己打车从泉城广场附近的家前往山师。“其实家教都已经和那边的老师联系好了,我要做的就是想办法从家过去,但这对我也是个考验。” 因为泉城广场人多车多,打车并不顺利,拄着轮式拐杖的马旭然手在空中摇晃了十几分钟才等到一辆车。热心的司机帮他把拐杖放进车里,把他搀扶上车,平安到达目的地后又把他扶下车。然后马旭然拄着拐杖进了山师,圆满完成挑战。
父母写一个字,他再模仿着写 而最残酷的挑战莫过于像正常人一样写字。因为病情的缘故,马旭然一直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手的力度,“别说是汉字,我连个数字都写不好。”后来是长年累月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才稍微熟练,通常是父母在纸上写下一个字,然后他在后面模仿着写好多行,“他们会在旁边看着,遇到难写的就拿着我的手一起写。” 马旭然回忆,高二时为了让他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老师开始记录他的书写速度,然后计算出每一个题目的作答时间,甚至每个题目要控制的书写字数,“连答案多分段落这种办法都想出来了。”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小时最快最多只能400多字、平日考试作文从未写完过的马旭然顺利通过了学业水平测试。
就这样一步步试验和努力,马旭然从省实验小学一直读到济南七中。马旭然的母亲说,她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当马旭然因为考试不好而灰心时,家人总会鼓励他说:“既然别人都能学会,你肯定也没问题。” 照顾“马哥”,同学们义不容辞 在马旭然身边,同学们习惯称他“马哥”,在七中的校园里,保证“马哥”在学校里的生活和学习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两年多来,无论是操场等室外活动场所,还是信息楼阅览室;无论是狭小的电梯间,还是排队的洗手间,只要马旭然出现的地方,就会看到扶着他的手、搀着他的胳膊、陪在他身边的同学。甚至,为了保证马旭然中午能按时吃上午饭,班干部甚至安排了打饭值日表。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三个月,马旭然心中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对于人生中的大考,他“不敢有特别高的期待”,因为他书写的速度仍然太慢,每次考试几乎每张卷子都有写不完的题,许多时候,马旭然看着那些自己明明会却答不上的题,只能干着急。“我每多写一笔就比别人多用一倍的时间。” 不过,马旭然尽量做到“瞄一眼,就赶紧下笔写”,遇到问答题,则努力做到语言精简。
“我希望能考一个与医学有关的专业,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有病,我想解决它。”马旭然悄悄地说,如果能够考入正儿八经的医学本科院校最好不过了,“比如山东中医药大学,我也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