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看图老济南》
一位年已七十有四的老美术工作者,退休后用全部精力创作了近230幅老济南民俗风情的画作。这些形象而生动的画作,不止对于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有独特之功,更对于济南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记录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近现代历史发展与济南人的形神都有着极大贡献。这位美术工作者就是姜振民。
姜振民的艺术简历并不复杂:1936年出生于济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济南日报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做美术编辑工作,退休后受聘于一所高等学校任艺术系教授。曾出版《姜振民漫画集》、《白美丽小姐》、《姜振民人物小品画》等,其小品画在济南、青岛、北京等地举办过画展,《人民日报》等对其做过专栏介绍。
按说,如此年龄,从事艺术创作也已很长时间,其艺术经历不该如此简单。经过接触,记者才明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姜振民为人一向低调。
14年心血凝聚200余画作问世
记者近日如约来到姜振民的家,见到了这套画在4尺对开宣纸上、总计200余幅、被命名为《看图老济南》的老济南民俗风情画作。这些画作描绘的均是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济南社会的风俗民情,是一套大型的国画小品。按内容分为“街头巷尾”、“尘世百态”、“历下情结”和”纯真年代“4个部分。创作采用中国画与漫画相结合的方式,画面简洁生动,形式新颖独特,人物形象夸张而不失真实感,构图轻灵,一幅画面反映一种民俗风情,或承载一段故事,每幅独立成篇,又能上下联系。像其中的《传统婚礼》、《烤地瓜》、《逮蛐蛐》、《换洋火的》、《卖锅饼》、《吹糖人》、《锔盆锔碗》等等,都散发出浓郁的济南味道,上点岁数的人看了会更有感觉,但画面却可抓住任何一个人的眼球和心灵。
说起创作这套《看图老济南》的动机,姜振民有些伤感地告诉记者,这件事的缘起是因为他中学时代的老师刘小青先生,他也是一位经历坎坷的漫画家。其晚年致力于民俗风情画的创作,但大都是草图。他曾拿出草图让姜振民看过,并语重心长地叮嘱:“我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都不允许继续画下去了,可惜啊,这个题材你应该画!”姜振民一直将恩师的嘱咐铭记在心里,因为他清楚这是一件意义非同一般的工作。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而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它植根于民间,流行于民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明的盛行,一些民俗渐渐消失了,有些则演变成新的存在形式。文化的传承性要求我们必须将民俗文化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使其成为永恒的定格。于是,在1996年退休后,他开始了持之以恒的创作,并为此耗尽了这14年来的全部心血。
济南底蕴深厚文化独特珍贵
姜振民说:”我的童年基本是在上世纪40年代这段时间,对那个时间段的很多情景还有较深的印象,所以我创作的这套作品就基本以我印象中的老济南为主。说起老济南,我觉得一点也不比很多大城市差,而济南的文化底蕴之深厚更是许多城市不能比的。我一直觉得,济南是齐鲁之都,是中国历史与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而且很多民俗风情也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值得我们现在的济南人引以为骄傲和传承下去的‘宝贝’。济南具有典型的北方城市特色,但是因为近代以来开放较早,又引进了不少南方文化,所以形成了自身文化习俗中又融汇各地文化习俗的风格。这在老济南的生活场景中就能看到,像水烟袋就是南方人带到济南来的。在上世纪40年代还有南方来的‘卖婆’,专门走街串巷卖针头线脑,主要是给一些大宅门的女眷们送货上门,好像当时济南的女人还有些保守,做这个的不多。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民俗,趁着还有记忆,还能画得动,我就抓紧时间多画快画,我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这件事能出名,能挣钱。我想的就是把这些老玩意画出来,给后人看看,如果更多的济南人能看到我就更高兴了。”
画越画越多,但也只是家人和朋友欣赏过,无法让更多的人欣赏,这是姜振民很大的遗憾,但这个遗憾就快要消除了。姜振民透露,自己的这套《看图老济南》已被人推荐到黄河出版社,近期有望出版发行。而马上就要开业的济南黄台文化城也准备在开业之始就推出专题展览,将这套老济南风情画亮相于济南人眼前,让更多的济南人看看老济南的风土人情,感受久违的、并难再现于世的老济南魅力。
听完姜振民讲的这些,记者再翻看这些画作,才感觉出其中所蕴藏着的文化内涵,感受到其中散发出的浓浓的乡情。姜振民说,自己不只是从记忆中搜寻,也曾用了很多心力搜集、整理各种文史、民俗资料,以使在创作时能有更多的知识作依托,而从开始创作到现在,构思的草图摞起来可能要一人多高了。画中所描绘的风土人情已经是很久以前的场景,但姜振民不是在简单、机械地复制那些场景,而是从审美、文化、史学和社会价值的高度,对这些消失的场景和人物进行了新的挖掘和提炼,并赋予其内心深邃而真挚的情感,所以才让欣赏者的视觉感到愉悦,才能让人“读”的下去,“读”的进去,并从中感受到一种历史与文化的美。
姜振民一边翻着画作一边介绍:“第一部分‘街头巷尾’描绘的是上世纪40年代济南街头各种小买卖什么的,卖菜的,换洋火的,各种叫卖的,大约50幅;第二部分‘尘世百态’则表现的是形形色色的行业,像媒婆和刚才说的卖婆等。这是最主要的一部分,大约有100幅左右,占的比例最大;再就是‘历下情怀’,是带有家乡味道的一种描绘,东流水的茶社,卖荷花、莲蓬的,都是济南独有或最具济南特色的行当,大约有30幅;最后一部分是表现儿时游戏的‘纯真年代’,画这组画时我还能感受到那段时光带给我的快乐。创作这些画时,我经常问自己,有没有价值把这些东西传给孩子,每当完成一幅画,再进行审视时,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没错,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而这也是支持我不断创作下去,并从中感受到无尽快乐的动力。”
确实,看着这些画,记者也深深被带进了画中,仿佛那些老行当、老玩意又“活”了过来,又生机盎然地在身边活动起来,吆喝起来。虽然每幅画面都十分简约,不管多复杂的人物都是寥寥几笔,形与神便跃然纸上。而墨色也是用得非常讲究,一般均是纯墨纯色,但绝不浪费,能省则省,而之中的省不是为了节省,而是为了突出强化局部效果。墨中的线条才是真正的骨架,而姜振民正是善于用线的。
有意省略背景艺术手法新颖
记者注意到,这套画作中的很多作品没有背景,姜振民说这是他有意省略掉的,主要是想利用人物形象、道具来突出所表现的内容,并烘托氛围、营造情境,而这反倒创造出一种此处无景胜有景的奇特效果。
由于曾经创作过中国画、漫画、连环画和插图等,所以姜振民能脱离一种艺术门类的束缚,用一种更客观、更全面的角度去利用各种绘画技法之长,从而创作出一种新颖而别具韵味的绘画形式。他曾经把部分画作带到北京请著名漫画家方成和英韬欣赏,他们都为之兴奋,说这样的创作很有意思,非常不错,至少起码没见过这样的画法,并鼓励他坚持画下去。
对于这套《看图老济南》的创作,姜振民认为自己是沾了以前多年在报社和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和创作的光。那时画过很多漫画和插图,这两种画也都是他的强项。后来,又尝试把中国画与漫画、插图的元素结合起来,创造一种自己的艺术风格。特点就是以中国画为基础,吸收插图简练鲜明的形象塑造手法,再加上漫画夸张幽默的表现形式,综合成一种有复合元素的人物小品画。
对于具有个人风格的这种人物小品画,姜振民说,他不怕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人笑话其不是“国画”,自己就是想与别人拉开一点距离,虽然张扬个性不是容易的事,但只要下大工夫,还是可以开出一条自己的新路来,而这套《看图老济南》就是他显示艺术个性的最好实例。姜振民有枚闲章,上面刻着“下笔即我”4个字,而这4个字正是他艺术理念的直观表达。
姜振民与著名画家韩美林是好朋友,韩美林曾这样评价姜振民的艺术创作:“漫画讲究形象简洁,这个‘简’字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不论哪种艺术形式,最难的就是这个‘简’。振民一生求索,老来画画,终得自家风格,他把精练的漫画形象用到国画中,是个很新的尝试,祝愿他画下去,画出辉煌来。振民的画可以用一个‘简’字概括,这个‘简’字是从‘汗’里出来的。‘简’催于‘汗’而不是火炙竹片子的汉‘简’。艺术家们都不能忘记。”
这段话,可以看做是评价姜振民及其艺术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