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剧院建成后谁来养活 专家建议打造省会都市文化圈
来源:生活日报 作者:赵国陆
11日上午,济南市政协召开加快济南文化强市建设专题议政会议,西部新城的大剧院建成后,国内一流的硬件如何运营?将来计划引进院线运营,但只靠城区几百万人难以维持,观众和消费者还要靠都市群输送。
济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谭延伟在会上表示,西站片区的文化艺术中心,将作为承办十艺节的主场馆,大剧院建成后,功能、效果不亚于国家大剧院。将来面临如何运营的问题,守着一流的硬件资源,怎么保障一年上百场的演出活动?比较先进的方式就是引进院线,目前大剧院运营最好的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亿元、1亿元、不到1亿元。北京、上海人口都在2000万以上,广州人口也超过1000万,而济南市区只有几百万人,无法支撑大剧院的运营。怎么办?就得靠都市群,这就需要便捷的交通。“1小时城市圈”太慢,起码要缩短到半小时。
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所长邵莉建议打造省会文化都市圈。都市圈的发展有赖于交通的引导。目前高速公路网发达,济南和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实现了以济南为中心的“1小时城市圈”。省政府通过的《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将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网,可以把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利用西站、新东站实现都市圈的同城化、一体化。
省政协委员、济南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市歌舞剧院院长丁小秋认为,演艺场馆的提升,为区域文化交流演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议都市圈内的各个城市筛选特色品牌演出和剧目,开展巡演。搭建统一宣传平台、建立统一票务网站,便于观众参与。
据介绍,借助承办十艺节这一国家级赛事,济南把多年的文化欠账补齐了,在西部新城集中新建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包括大剧院和“三馆”(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同时,北洋大戏院等老旧文化设施也改造升级,县市区、乡镇街办、社区等基层群众文化设施也逐步健全。
济南的文化演艺消费仍然欠把火。电影票房一年收入1.5亿元,虽然在全省占了四成,但全国电影票房年收入是120亿元,份额显然偏低。济南的商业演出、社会演出、省市院团演艺每年的总收入满打满算不到2.5亿元。也就是说省城每年的演艺消费总额为4亿元,这和全市2000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少得可怜,也不相匹配。
谭延伟希望文化界的政协委员们在如何把文化跟市场结合,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方面多提意见和建议。
相关新闻>> 济南文化不等于泉文化,应着重打造古城和商埠城
济南要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政协委员们纷纷提建议、出点子。在12月11日济南市政协召开的专题议政会议上,先后有八位政协委员发言献计献策。
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包心鉴表示,有的仅仅把“济南文化”理解为“泉水文化”,认为只要做好泉水的文章,文化自然就发展繁荣了。他建议进行整体规划,防止文化建设上的零散化、碎片化现象,以及各自为政、急功近利行为。做强泉水文化的同时,发展地方特色的戏剧、杂技以及文化创意产业。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建议,打造古城和商埠城“两城”文化。李铭说,济南同时拥有古城和商埠城,在全国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老城区还保留着三分之一,应该进行成片整体保护,把泉水、历史街区、湖泊、小桥流水人家、历史建筑、名人故居等优秀文化元素进行全面梳理、保护、利用,大明湖和明府城捆绑,借鉴台儿庄古城的成功经验,高标准规划建设,展示儒家文化、泉水文化、古城文化为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