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芙蓉泉之争引来更多悬念 老城区先后有4处芙蓉泉
文/ 记者 崔艳红 任秀芳
[color=#000080][/color]
[color=#000080]位于芙蓉街69号院里的芙蓉泉。 记者 龚辉 实习生 庞宪涛 摄 [/color]
[color=#000080][/color]
[color=#000080]位于芙蓉街132号的南芙蓉泉一直被金文厚及附近居民使用着记者 龚辉 实习生 庞宪涛 摄[/color]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 崔艳红 任秀芳)18日,本报报道了芙蓉泉真假之争,引来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有人告诉记者,其实,在古时的济南,水域面积非常大,荷花很多,像大明湖当年也曾叫做莲子湖,荷花遍布济南的水域,而芙蓉是荷花的别名,所以在老城区光以芙蓉命名的泉子就有四处,除了关帝庙芙蓉泉、芙蓉街69号芙蓉泉,还有南芙蓉泉和北芙蓉泉,此外还有两处叫芙蓉池的泉子。
根据读者的指引,当天,记者来到老城区进行了探访。最好找的就是芙蓉街69号芙蓉泉,原来在院子中的芙蓉泉池在经过多年的演变之后,如今已经成为街边的公共泉池了。池边有一棵茂盛的老石榴树,泉水很清澈,不时有些泡泡冒出来,水里面有很多红色的鱼游来游去。泉池边上刻着“芙蓉泉”三个字,这是书法家魏启后老先生题写的。只是如今的芙蓉泉已经看不见茂盛的芙蓉了。尽管如此,芙蓉泉的盛名还是引来了很多游客。
顺着芙蓉街往北,不远处,路东的关帝庙内是新近发现的古时就有的泉子,根据清代的地图很可能就是金《七十二名泉碑》上的芙蓉泉,济南市地名协会委员唐景椿先生说,根据现有的资料,关帝庙古时确有芙蓉泉,当时水很盛,泉池很大。如今,修复之后的这处关帝庙芙蓉泉,是一个井口样的泉子,泉水清澈甘洌,这一带居民经常过来打水泡茶喝。也有很多游客,在逛关帝庙时,特意品尝泉水茶。据说,此泉泡出的茶水,茶香十足,一包茶叶冲三遍水足矣。
那么除了这两处芙蓉泉外,芙蓉街132号还有一处南芙蓉泉,也叫小芙蓉泉,这处泉子也是历史悠久,但具体从何时开始有,很难有人说清楚。记者昨天前去探访的时候,院里没有人,打开虚掩的黑色老木门,看到的是一条小巷,通往院子东侧的金文厚老人家门前,大门的西北侧,就是用铁板盖着的南芙蓉泉。打开铁板,一个很深的井口出现在面前,水深不见底,可能是由于下雨,泉水有些浑浊。这眼泉子就像一个水井一样,可是金文厚说,“在这个泉子身上还有很多谜团呢,泉子到底是怎么有的,为啥周边的泉干了,它却能常年保持那个水位?”这个院子里摆满了鲜花,用泉水浇灌的,长势特别好。
三个芙蓉泉都很好找,但第四个芙蓉泉,记者并没有找到。根据记载,芙蓉街东北方的岱宗街24号院内也有一处泉,因为处于芙蓉泉之北而得名北芙蓉泉。记者根据这个地址寻找时发现,这一带已经都拆除了,现在的岱宗街24号院已经是一片狼藉,北芙蓉泉不见了踪影。附近的居民说,北芙蓉泉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填埋了,被压在了两间房子之间。据说,此泉为池形,长1.65米,宽1.3米,深3米,由条石砌成,属珍珠泉群。居民张先生说,在2009年9月出版的《济南名泉游览图》上,清楚的标注着北芙蓉泉,依图而来,却找不到泉子,他呼吁趁着这一带改造,把这个泉子恢复,让人们看看这个泉的风采。
唐景椿先生告诉记者,除了老城区有4个芙蓉泉外,叫芙蓉池的也有两个,芙蓉街69号芙蓉泉在有的地图上也标注为芙蓉池,而在岱宗街小学旁边曾有个方池,叫王八湾,书中呼作芙蓉池,早年里面开满荷花,与北芙蓉泉距离很近。
[b][color=#0000ff]芙蓉泉的那些事儿[/color][/b]
[b] 明代芙蓉街其实是条溪 69号院芙蓉泉也有百年了[/b]
根据老济南的介绍,济南名为芙蓉的泉水至少有四五处,可见泉城人们对“芙蓉”的喜爱。那么芙蓉泉的名字到底怎么来的?上个世纪繁华的芙蓉街又是如何演变的?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b]泉名之谜[/b]
[b] 有诗为证芙蓉泉确实取自荷花[/b]
[b] 先有芙蓉泉后有芙蓉街[/b]
芙蓉,最早即为莲(荷花)的别名。《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王逸注:“芙蓉,莲华也。”泉城济南多泉水,水域开阔,种植荷花也颇多,芙蓉泉的命名就取自于荷花。
《济南老街巷》作者唐景椿告诉记者,根据他的研究,对芙蓉泉最早文字记载是元代《齐乘》中转载的金《名泉碑》记载“芙蓉泉,姜家亭前”。这说明在金代,甚至更早时芙蓉泉就已存在。清末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有:“泉有以植物名者……曰芙蓉,明以艳也。”这就是说芙蓉泉的得名,是来自泉池内植有艳丽的荷花。
[b] 明代芙蓉街其实是条溪[/b]
先有芙蓉泉再有芙蓉街,芙蓉街取名自芙蓉泉这一观点,也得到普遍认可。据对老城区尤为关注的全国优秀导游员张晓国介绍,芙蓉街的前身应该是梯云溪,史料上有记载,梯云溪的源头是芙蓉泉,溪水向北流,梯云溪在明代是德王府与民间一条天然的分界线,东边德王府,西边是民宅和商铺。明末清初,德王府破败之后,两边都成了民居,为了交通往来方便,盖上了青石板,梯云溪变为暗沟,就演变为一条芙蓉街。再有后来的青云桥、“腾蛟起凤”牌等。
“无论是梯云溪,还是青云桥,腾蛟泉、起凤泉,无不与当时的赶考的秀才们有关系。”张晓国说,芙蓉街后紧临贡院及文庙,赶考秀才都要在这里拜一拜孔子,这些名字也是对他们美好前程的一种祝福。
[b] 那些事儿[/b]
[b] 69号院芙蓉泉也有百年了[/b]
在很长时间以来,现被列为72名泉的芙蓉泉一直登记在芙蓉街69号院内。由济南市名泉办编著的《济南名泉大观》中如是介绍:在芙蓉街69号院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长方形青石叠砌。金、元、明,附近建有“姜家亭”,明中期后,左史许邦才建瞻泰楼。清前朝,韩观罕于此建“芙蓉馆”。清诗人董芸也曾寄迹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诗,“老层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参与此书编著的济南市名泉办前主任李世欣告诉记者,对于69号院的芙蓉泉并没有非常丰富的相关史料,是一代代人口口相传下来的。晏璧《七十二泉诗》有提到,但没有确切的位置描述。
唐景椿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的《市民须知》记载:“芙蓉泉,在城内芙蓉街路西一商铺内”。在那时,芙蓉泉就是指的目前芙蓉街69号院的芙蓉泉了。芙蓉街69号芙蓉泉,可能是明代时都司衙门后面的“饮马池”的遗存。人们称其池边的堤道为芙蓉堤,随着“芙蓉堤”慢慢消失,关帝庙芙蓉泉也消失后,原池的功用又发生了变化,人们便渐而以“堤”之名变为泉池之名了,就是说原来的“饮马池”被人们称为“芙蓉池”后又称“芙蓉泉”了。清诗人范坰在《风淪集》写道“按《名泉碑》,芙蓉泉在姜家亭前,世远年湮,地名屡易,未识瞻泰楼之年芙蓉泉是一、是二也”,说的就是这两泉同名的现象。从分析上看,同一条街上有两个芙蓉泉的称呼,还存在了较长时间。加上两泉同名的时间,目前的芙蓉泉也得100多年了。
[b] 娘娘庙旁有个北芙蓉泉[/b]
尽管北芙蓉泉现在没了踪影,被填埋在地下,但是当年的秀美依然掩盖不住,关于它的故事流传很多,在它的附近有一个芙蓉池,北芙蓉泉的水经过溪流汇入芙蓉池,在那一带也曾是荷花遍开。
曾经在岱宗街一带居住的张大爷给记者回忆说,当年这附近有一个明朝的娘娘庙,还有水官庙和风神庙,后来做了岱宗街小学,就在庙附近有一个方池,叫做王八湾,有书中叫做芙蓉池,早些年那里开满了荷花。芙蓉池东有泉名北芙蓉,据记载,北芙蓉泉泉池长1.65米,宽1.3米,水极清洌,是附近居民的饮用水源,泉水很旺,流入芙蓉池内。
明代诗人王象春曾住在西边不远的百花洲,他写有《北芙蓉泉》诗:“碧霞宫左北芙蓉,深苇荒芦闭乳钟。传说每年惊蛰日,居民床底吼蛟龙。”当时,这里是湖畔湿地,蒹葭苍苍,人迹不多。
据知情人介绍,泉西的碧霞宫即娘娘庙,供奉碧霞元君即民间传说的泰山娘娘(亦称泰山奶奶),全名“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为道教女神,神通广大,有求必应,尤其能使妇女生子。碧霞元君一名出现于唐代。碧霞祠则首属泰山,创建于宋代。明代成化以后,碧霞元君的行宫遍布大江南北。清嘉庆年间范坰亦曾经为北芙蓉泉题诗“碧霞宫外新亭好,秋水芙蓉一镜涵”。如此看来,北芙蓉泉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在芙蓉街132号院子里,72岁的金文厚老人和他的老伴与泉水相伴生活了50年。在自来水管道已通到千家万户的现在,老人坚持将泉水用作他们的生活用水和饮用水,洗衣做饭全靠它。这也是整条芙容街上唯一一个可以作饮用水的泉子,也是老城区里为数不多常年喷涌的泉子,在采访的时候,记者时刻都能感受到两位老人的自豪。
[b]老人曾从泉里[/b]
[b] 挖出三车淤泥[/b]
走进芙蓉街132号院子,扑面而来的感觉就是泉水般的干净和清凉。泉池用一块木板盖着。掀开木板就看到长方形的泉池,里面的水清澈可鉴,但望不见底,这处泉水就是著名的南芙蓉泉。西侧摆放着一片葱郁的花草,红的,蓝的。
据这里的老住户金文厚老人介绍,他在这里生活了有50个年头了,现在水深约有1.8米。上个世纪90年代,他下泉池挖出了满满三推车淤泥,直到挖到下面的沙砾。从那以后,清理池底淤泥成为老两口每年的功课,他在下面挖,老伴在上面拉,每年一次。直到2002年冰凉的泉水冰坏了他的腿,金文厚得了关节炎,加上年纪大了,他再也不下去清淤了。
[b]停水时街坊邻居[/b]
[b] 都来喝泉水[/b]
南芙蓉泉被人广泛知晓是在2001年,那时趵突泉等众泉还在“沉睡”中,王府池子里是干涸的,这处泉子却源源不断地有水。慕名而来参观和打水的市民络绎不绝,最远还有西部十二马路附近的市民骑着摩托车打水喝。
南芙蓉泉水远近闻名,金文厚夫妻俩因此卖起了泉水豆浆,因为知名,所以轰动,泉水豆浆生意特别火,就一卖卖了五六年。
金文厚说,这里泉水不比趵突泉、黑虎泉差,生活污水通过专门管道排放出去,泉水从池壁上源源不断地渗出,夜深人静的时候能听到泉的声音。他们所有的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全部来自这处泉子,闲时还会用泉水泡上一壶茶。
就是这样的爱惜和疼惜中,南芙蓉泉成为芙蓉街上唯一一处可以喝的泉子。老人感慨道,人对泉有感情,在关键的时候就能起作用,正如他说的“人爱泉,泉才爱人”。遇到平时小区停水时,附近的街坊邻居都来打水。人多的时候,金文厚只得对经营的商户说“不”,他说泉水是老百姓的,要让老百姓先喝上水。
[b]南芙蓉泉几个不解之谜[/b]
位于济南芙蓉街中部132号院内的“南芙蓉泉”,有几个不解之谜,让居住此院的金文厚老人及附近居民感到神奇。
不干涸之谜。金文厚说,前几年像趵突泉、五龙潭以及距此不远的王府池子的水都干了,可这泉水一点也不见少。为什么别的泉都干了个底朝天,而这里泉水依然丰盈呢?
水位不变之谜。小院居民回忆,每逢大雨过后,两米多深的泉池因地面水的流入满池了,但过不了两三个小时,水位定会恢复到1.8米左右。
泉水流向之谜。这“南芙蓉泉”泉池是一深2.5米的池子,东北角有一个小缺口,水就是从这里流出去的。那么水究竟流向何处去了呢?离这里不远的就是另一泉池王府池子,人们想这水可能通过地下最后流进了王府池子,而后汇入百花洲再注入大明湖。前几年有次清掏泉池时,金文厚曾把脚伸向泉池东北底角缺口处,发现这个缺口里面是去了东北方向,但到底泉水流向东北何方,没人能说得清。
泉池何年何人修建之谜。居民回忆,以前曾在北面泉池壁上嵌着一块一尺来长的大方黑砖,上刻“芙蓉泉”三字,但谁也说不清楚这泉是何年发现、何人建池、何人刻砖的。
鱼到泉池变色之谜。把外面的鱼弄到这个池子里养,过上一段时间,无论是什么颜色的鱼,都会变成黑的。这又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