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两道老城墙是怎样消失
当年修建乾建门内马路
拆除城墙修建环城马路,这是拆除乾建门的一段
今日黑虎泉北路是原来的城墙基址。
今日黑虎泉西路也是原来的城墙基址。本报记者 赵国陆 摄
1928年,济南城东南角楼(今解放阁一带)。续康供图
当年城墙东南角的景观
上世纪50年代,拆西圩子墙修垫生产路。
半个世纪前的济南是什么模样?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济南,不少人会对这个城市的往昔风貌产生莫名的好奇。在济南市城建档案馆的馆藏老照片中,一组鲜为人知的20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为人们回首历史提供了影像资料。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去发现历史和现实的迥异与距离。请关注本报老济南栏目“昨天今天”系列专题。
——编者
专题策划: 生活日报 济南市城建档案馆
本报通讯员 乔润生 记者 王蕾
老济南原来有内外两道城墙。在老地图上,由这两道城墙勾勒出的济南城轮廓,像个大元宝。很多老济南人对当年的城墙和城楼还记忆犹新。
济南的内城原位于今天的护城河内侧,最初为土城,明代初年改土城为砖石城墙,先后经历5次大修,全长6.4公里,地面上高达9—10米,基宽12米,顶宽约10米;下部青方条石垒砌,地面上约2.5米,上部青砖砌筑,每块砖重10—15公斤。城墙中间黄土夯实,间打灰土,非常坚固。济南的外城也叫圩子墙,除北面与内城重合外,东、西、南三面大致为今天的历山路、顺河街和文化西路一带。
虽然在1928年“五三”惨案和1948年济南战役中曾遭受战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济南的城墙和圩子墙主体尚在。为改善城市交通,从1950年2月28日,济南市开始拆除原来的城墙和圩子墙。当时百废待兴,有许多失业人员需要解救,拆城墙工程最初采取了以工代赈的办法,动员大批失业人员参与拆除工作。
拆下的旧砖石,也没有浪费,而是利用它们修建了大明湖的湖岸,铺砌了人民商场道路和其他市政工程。城墙拆除工作持续了十多年,到1966年拆除南面、东面城根,修建了黑虎泉西路和黑虎泉北路,仅留下老城东南角(原城角楼)一部分,作为“解放阁”基座,重加修砌,于1986年10月正式建成解放阁。
济南市著名规划专家于书典先生今年79岁,在建国初期就参加了济南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他回忆说,当年的城墙拆除工作,由设在珍珠泉大院里的北城工程处统一安排和调度。最先拆除的是石头和砖,城墙内部的土则是后来逐渐用光的。当年,他曾经利用星期天参加拆除城墙和往北园运土等义务劳动。“那时候,附近群众也常来城墙挖土,把它们和煤和在一起做成煤饼,烧火做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