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亭里的温情济南: 一周500朗读者为爱发声
齐鲁晚报 文/片 齐鲁晚报记者 时培磊 实习生 孙啸
灯光亮起,收录设备准备就绪,拿起发皱的纸张,59岁的刘秀梅大声朗读起对母亲的爱。这一幕发生在济南大明湖南门。7月5日,央视《朗读者》线下活动朗读亭来到这里,截止到11日,一周左右的时间,已有五六百人参与朗读,他们用朗读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刘秀梅在登记表上写下祝福的话。
“母爱是一条
春天的河”
“朗读亭来大明湖了,就在你家附近。”济南59岁的市民刘秀梅从朋友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又有点紧张。朗读亭几乎没有门槛,读者可自行准备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不限题材,不限年龄,不限语言。刘秀梅想来朗读亭试一把,她有很多话想对母亲说说。
8日下午,济南飘着小雨,在大明湖南门附近,路过的游客不时驻足朗读亭前好奇观望,有几位朗读者正在练习要读的内容。59岁的刘秀梅正坐在椅子上等待,她并没有拿着文字练习,她说自己要朗读的内容已经练过好几天了。
临进朗读亭前,她才从包里拿出已经发皱甚至有点破烂的一张纸,上面是手写的一首诗。她跟记者说,虽然自己在一年前参加了山东老年大学的朗读班,班里有50来人,他们平时经常在诸多听众前练习朗读,但就要在没有听众的朗读亭里朗读,刘秀梅还是感到了紧张。
她要读的这首诗对自己来说很重要。刘秀梅告诉记者,这首诗是专门读给已故的母亲的,题目就叫《母爱,是一条春天的河》。“我的父亲走得很早,是母亲一手把我们几个孩子带大的,很不容易,我对她的感情特别重。”
据刘秀梅介绍,父亲去世时,她才18岁左右,在农村下乡,那时家里有五个孩子,只有母亲和大姐在上班赚钱维持一家人的开销。刘秀梅的母亲在父亲的单位做家属工,在食堂做面食,下班的时候食堂有一些没人吃的剩菜剩饭就打包带回来给孩子们吃。“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手工做的,母亲的手很巧,会给我们做各种衣服、鞋,我们很少买衣服穿。”
大部分朗读者
都有精心准备
像刘秀梅这样专门奔着朗读亭来的朗读者有很多。8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部分朗读者都精心准备了书本或将朗读内容打印出来。工作人员介绍,当天就有60来人参与朗读,济南人对朗读的热情非常高,这得益于济南人本身就非常喜欢阅读,朗读亭的知名度也比较高。
2015年年底,亚马逊中国网站发布了“最爱阅读城市”榜,济南在榜单上名列第四。虽然这个榜单只是亚马逊根据其纸质图书及电子图书的销量制定,但也能从侧面说明济南人爱读书的事实。2017年《朗读者》的热播则再次引爆全民阅读的氛围。
朗读亭作为该节目的线下活动,先后入驻北京、广州、江苏等省份,市民朗读的热情高涨,其中杭州朗读亭运营近两个月,有1030位读者参与了朗读,朗读了3598次。一般工作日,使用者日均大约50人次。
比起其他城市,济南参与朗读的人并不算少,甚至高于其他城市。据工作人员介绍,大明湖的朗读亭仅一周多的时间就有人五六百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