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649岁督城隍庙期待重生 省级文保单位曾经规模宏大
舜网-济南时报author:钱欢青
很多人也许不会留意,离热闹的泉城路不远,东华街5号,有一处山东省现存最大的城隍庙&mdash&mdash督城隍庙。督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经649年。多年来,媒体和文物部门多次呼吁维修、保护督城隍庙。记者29日再往实地探访,发现督城隍庙院内的住户即将搬迁。居民表示,希望督城隍庙能得到及时的维修、保护,把历史留住。
西楼南
侧建筑
省级文保单位 曾经规模宏大
从泉城路东头的按察司街往北走大约500米,西拐进入东华街路口不远,路北就是一大片老建筑。1979年,督城隍庙就被列入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被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显示,原本整个督城隍庙东到按察司街、西至泮宫街、南至东华街、北到县学街,规模宏大,建筑群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主庙宇院,东院为原来道士的住宅区。按照原来的样子,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殿右寝,是典型的中国道教庙宇殿堂布置形式。
其中西院是督城隍庙的主庙宇院,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是影壁石基座、山门、二门、部分坍塌的戏楼和消失了的城隍大殿。西院大门,也就是督城隍庙山门的马路对面,是过街影壁的石基座。影壁已于上世纪90年代在建造影壁南边住宅区的时候被拆除,从影壁基座判断,督城隍庙的这个过街影壁应当十分高大。
临街山门是拱券石门,是现在整个督城隍庙中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建筑。山门顶上长满了小树杂草。门墙也已斑驳陈旧,但依然气势威严。门楣上一块石匾,督城隍三个字依稀可辨。屋正脊为绿琉璃砖雕砌成,屋面中间为黄琉璃瓦摆成的菱形包袱心。这座高大的三开间门楼共有三个拱洞,全部用大青砖和石砌成,未用一根木梁。这种三拱洞明代大型无梁殿建筑,目前济南仅此一处。专家介绍,此种建筑最大优点是非常坚固,不怕火灾水灾,跨度也不受木材的限制,正是这个原因,让山门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不过如今,记者看到,三个拱洞只有中间一个拱洞作为大门通行,东西两个拱洞都已被堵死。而原本挂在中间拱洞内壁上的文物保护牌也不见踪影。
进山门后迎面是一个二门过庭,屋顶的琉璃瓦越来越少,看上去非常残破。二门的北边是戏楼,以前每年阴历五月十一这里都有很热闹的演出。这是当年济南古城中八大戏台中最精美的戏楼,2004年本报记者曾爬上戏楼,那时已十分破败,此后大约过了一年,戏楼就坍塌下来,眼下只有原本和戏楼连在一起的南侧房子还在,这房子的屋顶也已十分破败。而原本的大殿,早已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