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饮虎池里真饮过“虎”吗?
饮虎池里真饮过虎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不然怎么叫饮虎池呢?
饮虎池本属济南七十二名泉,遗址在饮虎池街南头,上新街北头,泺源大街路口中间,泉池约三米见方,一米来高,青石砌成,石板早已磨得锃光瓦亮。从杆石桥往东,趵突泉南门往西这段泺源大街,是原百年老街西青龙的遗址,1993年修建泺源大街时,西青龙街连同饮虎池一起被埋在了泺源大街路基下。现在想来,如果当初饮虎池不埋,留在原地就好了,泉水旺季或许还能涌出泉水来。
不知是因为饮虎池名气太大,百姓呼声太高,还是为了保护泉名的需要,1999年前后趵突泉公园扩建,饮虎池本属趵突泉泉脉,因此在趵突泉公园外西南角一处非常不显眼的地方,重建了一座引入自来水的假饮虎池,石砌的水池中雕饰了三只下山虎,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问津,年轻人更是不明白饮虎池是“何许人也”了。
因“饮虎”而得名的饮虎池街,200年前就已经形成了街巷,当时因街巷北接城顶,南靠西青龙,方向正南正北,艳阳高照洒满整条街道,最早取名朝阳街,后因重名遂借用街西北口大庙罗公祠更名为大庙街,罗公名罗文瑜,清康熙四年(1665年)济南知府。街南头有一处清泉,南面深山中的猛“虎”曾经常光临在此饮水,乃取名饮虎池,后因饮虎池声名远扬,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大庙街干脆改名饮虎池街,只是此猛虎非东北深山老林中的斑斓猛虎,而是此间山林中的“马虎”,学名狼也。
想当初,西青龙街、永长街、饮虎池街的居民“烹羊宰牛且为乐”,羊肉的膻气,牛肉的芳香,便把山中的“马虎”吸引了过来,老济南管狼不叫狼,叫马虎。有人或许疑问,狼真能来这里饮水吗?现在当然不能,城市大了,人口多了,环境差了,南山里藏不住狼了,但过去人少城小,狼有足够的空间栖息,有时来城边打个“尖”,半夜里来,黎明前走,也是常有的事。我老姑家住旧新街,距饮虎池一箭之遥,姑夫大清早出门就碰到过马虎,那时候赶早之人多带根巴棍子防身。那时候母亲们吓唬淘气的孩子就会说,“再哭,再哭小心马虎听见把你叼了去”,于是孩子便立马止住了哭声。
我小时候家住英雄山脚下,当时还有狼的痕迹,大人们按祖传的办法在大街小巷的墙上画上醒目的白圈,以防野狼出没。民间传说“猫怕皮子(野狸)鸡怕仙(黄鼬),野狗怕火马虎怕圈”。传说狼最怕人用白灰画的圈,怕钻进去出不来,其实这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我小时候有一同学姓陈,家是信义庄农业社的,他父母在六里山地里干活时看到一只小灰“狗”很可爱,便逮住抱回家来养了一周,发现这“狗”经常冲鸡龇牙裂嘴,野性十足,经明白人一看才知道是抱回只小马虎,吓得赶紧又抱回六里山野坡里扔掉了。
现在想来,前辈给泉水起名饮虎池也真是动了脑筋,若起名“饮马虎池”不仅显得土,而且很拗口;若叫“饮狼池”就更麻烦,不仅不中听,而且有“引狼入室”的嫌疑,况且“狼”心狗肺在人们心目中也不是啥好东西,取名“饮虎池”就大不一样了,名字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虎乃兽中之王,取一“虎”字更显得威风八面,声名远扬,还同黑虎泉结成了“姐妹花”。
就现在的眼光看,当时修建泺源大街时保留饮虎池是完全可能的,无非是在原来三米见方的泉池四周设上护栏,来往车辆稍微打一把方向即可。试想,在川流不息的泺源大街中间有一汪清泉汩汩涌出,这是一件多么令外地朋友羡慕嫉妒的事呀,如果能够恢复,这将是泉城文化的一个亮点。我去过广州、扬州、宁波,还有泰安等城市,他们都有在大路中间保护名树、名胜古迹的范例,绝无影响城市交通的现象。
饮虎池,不用说它曾经欢腾的泉水,单就那极富文化韵味,极具鲜明个性的名字就能引起人们无限遐想,可如今,偏居一隅的饮虎池,徒有虚名,而无实迹,能不让济南人感觉遗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