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违拆出大惊喜!济南现存唯一的明代古城墙露出真容
来源:济南时报
南侧城墙底部是青石,2米以上的墙体用各种砖石堆砌而成。 记者王锋 摄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把北京的古城墙誉为伟大的杰作,是城市的“项链”。对历史文化名城济南而言,曾几何时,也有一条环绕着古城的巍峨“项链”。但很遗憾,济南的老城墙大部分都已消失,唯一残存的一段也隐身难见。令人惊喜的是,在近日进行的拆违行动中,工作人员在拆除西城根街一处违建时,济南现存唯一的一段明代古城墙露出了真容。
[现场]古城墙已非“原装”仍有公厕遮挡
昨天下午,记者在老城区找到了这处露出真容的古城墙。找这段古城墙并不容易。从熙熙攘攘的泉城路沿鞭指巷往北,到将军庙街后往西,经过慈云观和将军庙街天主教堂,再往西,走到那条南北向的西城根街。在街的中段路西,就是刚刚露出真容的一段斑驳的古城墙。记者看到,露出来的这段古城墙长约15米,高约5米,虽然墙面很斑驳,但依然颇为壮观,吸引了很多过路的人围观。
露出来的这段古城墙是城墙的东侧外皮,墙体的下半部,南侧是大青石,中间是青砖,北侧是红砖。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告诉记者,大青石和青砖应该是明代原物,而红砖则应该是后期修城墙时补上的。而在整个城墙的上半部分,很多是用乱石修补起来的,应当是后期修城墙时所为。记者看到,墙面上还有不少弹孔和炮眼,估计是战争留下的痕迹。城墙的下部,还有几根断裂的树根横斜出来,看起来仿佛是从砖石上生长出来的,可见城墙内部当是夯土而成。但可惜的是,露出来的古城墙已不完整,只是东侧较窄的一段“墙皮”。
而在露出来的古城墙的南侧,依然有一座公厕挡住了长约5米的一段。2015年,记者曾寻访到此处,因为那时候违建还没拆除,城墙的大部分都被沿街建筑和公厕遮挡,所以当时记者只能在厕所南侧空隙抬头往西看,才看得到残存城墙的一角。
在西城根街匆匆走过的75岁的郑大娘告诉记者,她从小住在西城根街,小时候城墙“很长,也很高大,都不敢上去玩,怕摔下来”,后来拆城墙、盖房子的时候,“那些躲在老城墙里的动物,黄鼠狼啊什么的,好像有灵性,未卜先知,还没开始拆,它们就都跑出来了。”
老城墙开拆是在67年前的1950年,那一年的2月28日,济南市政府下令拆除老城墙,建起了环城路。据记载,当时只保留了城东南隅一段(原东南角楼——九女楼地址),后在其上建解放阁,也就是说如今解放阁的地基是原来的济南府城墙。2007年市考古研究所曾在趵突泉北路对发现的一段残存古城墙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完毕后,此地盖起了高楼。西城根街的这一段约20米的古城墙,成为唯一残存的济南古城墙,2007年,这一段城墙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期待]拆违继续让古墙老城“深度融合”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告诉记者,文物部门其实一直想把这段济南唯一的古城墙展示给市民,“这次拆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拆违的时候我去现场看了,并且提了一些现场意见,作为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来的唯一一段原始古城墙,露出真容之后,还需要出台详细的保护方案,进行专家论证,从而更好地保护城墙。根据现场的初步勘察,由于留存的古城墙只是东侧的墙皮,还需要对其西侧进行清理、加固,挖补、修缮。”
露出来的这段古城墙北端呈直角往东拐,但再往北的确切走向还不清楚,因此李铭表示,“最好能由考古部门对城墙北部附近进行考古发掘,这样就能把城墙的地基清理出来,如此,地基和残存的城墙就能完整呈现。”另外,李铭表示,古城墙周边其他的违章建筑也应继续拆除,“把古城墙作为护城河和老城区的一个重要连接。城墙不是孤立的,是和护城河和老城相结合的,把古城墙和老城区内的老建筑结合起来,就能让大家更深切地触摸到济南这座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样一来,就能把古城墙打造成济南的又一处文化亮点。”
[曾经]城墙史就是“微缩的老城史”
济南古城墙的历史和济南城的历史休戚相关。济南古城的形成经历了历下古城、齐州州城和济南府城等演变过程。济南设府于北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年至公元1125年),府城开始时为土城。到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才在土城“外甃以砖石,高三丈五尺,周十二里四十八丈……东曰齐川门,西曰泺源门,南曰舜田门,北曰汇波门……”。这四座城门因地势和防御的需要,并不左右前后相对,称“四门不对”,东门(老东门)偏北,西门偏南,北水门偏东,只有南门在南城墙的正中位置。
明朝曾先后五次整修济南府城墙,使其基本定型。清末济南商业繁荣,城内外车水马龙,交通拥挤,为此又在府城上开四门:西南为坤顺门(今趵突泉公园东门以北,黑虎泉西路与趵突泉北路交叉口处),西北为乾健门(今大明湖西南门以西一带),巽利门(也称新东门,即如今按察司街中段运署街往东),艮吉门(也称小北门,今历山街往北、汇波楼以东一带,大明湖东门附近)。明末清初为加强城防,在齐川、历山、泺源三门外增修瓮城,且在齐川、历山二门的瓮城内各设子门两个,又称放军门,瓮城上设有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