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八旬老人讲述幼安忠义事 手稿捐市图“二安”文献中心
舜网-济南时报author:石晓丹
为让更多人了解济南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的故事,日前济南市图书馆建立二安文献中心,并面向全社会征集有关二安的文献。通过本报得到这一消息后,稼轩故里的5位老人主动将用半个多世纪整理出的《幼安忠义录》捐赠给二安文献中心。该书记载了辛弃疾一生诸多精彩故事,既有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也有古籍中的真实史料,立体地展现了辛弃疾抗金复国、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也为少年辛弃疾的研究填补了空白。
5位老人 手写20余万字幼安传说
驱车一路向东,出市区40余公里处,记者跟随济南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到辛弃疾故里&mdash&mdash四风闸村。800多年前,这位被誉为一代词宗的民族英雄在这里诞生、成长,一直到23岁才离开,很多故事都在这里上演。
在村头一间低矮的平房里,记者见到了《幼安忠义录》的几位作者&mdash&mdash83岁的任志明、83岁的任廷华以及70岁的候现国,还有两位没有到场,一位是86岁的孟宪训、一位是76岁的张顺锋。平房面积不大,只有一扇窗、一张床、一张四方桌、一个书架、几把椅子,但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室,靠窗的书架上除了诸多关于国学的书籍外,还有这部厚厚的《幼安忠义录》。
《幼安忠义录》分为上下两集,共20卷,20余万字。上集讲述了辛弃疾在四风闸村的成长经历以及他显露的才华:十年寒窗读圣贤,立志成年补西天虎胆英雄驱强寇,气壮山河幼智星,下集主要写辛弃疾战场英勇杀敌的事迹以及晚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情感:金营布设鸿门宴,幼安闯过鬼门关舌战此贼智用武,凯歌归回而平安。
最让记者感到震撼的是,这并非铅字印刷的书籍,每一册都是老人家仿照古代线装书的装订手法,用针和线自己装起来的。打开书页,里面是一排排手写的小楷,字迹工整而清晰,一句句押韵而优美的七律娓娓道出辛弃疾这一生的精彩故事。
搜集资料转遍十里八村 挖掘出幼安第630首词
这些故事是5位老人花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搜集而来的。
话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说起,1966年省领导到村里考察辛弃疾故居,任志明也在场,但村里人对辛弃疾的介绍只有只言片语。这让任志明很难过,于是他便立志书写辛弃疾的故事,以让后人更多了解稼轩文化。随后,其他几位老人逐渐加入这个队伍。为此,他们转遍了十里八村,听到哪里有关于辛弃疾的传说,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再参照古籍和辛弃疾的诗词,进行再创作。
随后,任志明像说书一样,给记者讲了一段虞山庙会的故事。虞山,距离四风闸村不足10里,至今仍在,《济南名胜古迹辑略》中又称它为喻山。据传当年此地香火旺盛,是方圆几十里百姓祈福许愿之地,庙会时更是人山人海。辛弃疾小时候,也常跟小伙伴儿们去赶虞山庙会,有次偶遇一个漂亮姑娘被金兵欺负,少年辛弃疾便用在马鞍上拴鞭炮的巧妙方式救人于危难。老人讲得绘声绘色,在他的故事里,少年辛弃疾善良又机智,大有小兵张嘎的风范。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幼安忠义录》中,辛弃疾有血有肉,形象立体。不仅如此,几位老人对辛弃疾还有创造性的研究发现,比如辛弃疾与妻子范瑞莲自幼相识、两小无猜,曾发生过一段英雄救美的故事。另外,根据普遍共识,辛弃疾至今流传下来的是629首词,但任志明等人却通过研究和挖掘,找出了第630首,是辛弃疾十八九岁时在咱济南写成的,而这首诗也被收录进《幼安忠义录》。
市图书馆:希望更多人提供二安文献
辛弃疾23岁到江西后的研究文献不少,但23岁前在济南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幼安忠义录》为少年辛弃疾的研究填补了空白。济南高新区临港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张兆金在《幼安忠义录》的基础上,进一步采风、调查,在2006年写成20篇《辛弃疾少年传说》,被评定为济南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他还出版了十余万字的《辛弃疾少年传奇》,此次也一并捐赠给济南市图书馆二安文献中心。
这些资料十分难得,非常有价值,我们一定会好好保存。济南市图书馆副馆长吴伟说,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李清照和辛弃疾则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但我们目前对他们的研究和宣传还远远不够,所以他们决定建立二安文献中心,目前已通过多种渠道征集有关两位名人的研究专著5000余部。
济南市图书馆副馆长吴伟希望社会各界多多提供有关二安的文献资料,让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征集范围包括有关研究李清照、辛弃疾的专著、论文反映李清照、辛弃疾主要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谱牒、碑刻(拓)有关李清照、辛弃疾的画像、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形式的影像资料以及有关李清照、辛弃疾的图片资料、资料汇编、会议资料、专刊、成果汇编、册页、照片、书画作品、邮票等。 三爱克斯,先领券,淘宝天猫,京东商城,拼多多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