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名将入“地名保护名录”
山东商报 通讯员 罗俊 记者 张梦尧
近年来,历下区消失了哪些老地名?新生地名何时“入编”?有些不规范的地名最终该怎么规范?随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在历下区的进一步推进,这些信息都将被收集整理出来。
为了解决国外地名“一名多译、音译不准”与国内地名复杂多变的问题,我国在1979年展开了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一直持续到1986年基本结束。此次开展的全国地名普查为我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将充分利用已有的地名档案资料,对原有地名进行相关信息的修正完善、对新生地名按普查内容逐项采集收录、对已消失地名登记存档。
记者了解到,在1979年前后,济南市地名共有608个,但据目前保守统计,这些地名已消失了200多个。2006年至2009年,历下区消失的地名就多达80余条。
为推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历下区成立了由区民政局牵头,41个相关部门和街道组成的普查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本着“查漏补缺、更新完善、全面提升”的原则,历下区将补充调查各类新生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按照新要求查漏补缺、审核考证、更新提升、全面扩充地名属性和地名文化内容。同时,根据地名管理相关法规规章,进一步规范地名审批、宣传和使用,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解决地名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此外,还将挖掘、整理、保护历史地名,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