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筹建 济南东部将再添文化地标
山东商报
昨天上午,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山东主场系列活动在济南举行。以此为标志,国家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重点科研基地、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重点科研曲阜基地,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等四家科研单位正式揭牌,齐长城文物保护18项工程和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建设全面启动。其中,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项目格外引人注目,它也将成为济南东部的文化新地标。
此外,经过长时间酝酿的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终于正式揭牌,省文物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商周时期开始,山东半岛沿岸就分布着重要的沿海港口。微山湖、东平湖以及黄河、京杭大运河、胶莱运河等丰富的内水资源也承担了大量的运输任务。在山东辽阔的海域和内水水域,保存着大量的沉船遗址、水工设施、文物遗存。勘察、打捞、保护、研究这些水下遗存将能够填补相关历史空白,并助推&lsquo海上丝绸之路&rsquo的建设和申遗,这名工作人员说。
不仅如此,记者从昨天的活动中了解到,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建设,是山东省重点文化工程项目。记者了解到,该工场项目规划占地1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位于唐冶新区核心区中心位置,西临刘公河,东至唐冶中路,南到文苑街,北至世纪大道。项目一期占地4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该项目将集收藏、保护、修复、科普于一体,主要建设文物标本库房、考古整理基地、文物保护修复基地、公众考古科普中心四个部分。据悉,项目建成之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将迁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馆藏文物和考古发掘标本收藏管理、保护修复、整理研究、成果展示场地匮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