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一根“爽”串起济南冷饮史
在群康工作30多年的老师傅杨德福拿着他最爱吃的冰棍
生产车间内,冰棍制作早已实现流水化作业。
工作人员将包装好的冰棍装箱。
糖精甜蜜素时代:
脆筒、雪人当道中高端冰激凌进入济南
上世纪80年代初,济南的冰棍儿三五分钱一支,橘子粉和蛋黄冰棍最是流行。当时,济南陆续出现不少冷饮厂。其中,济南群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群康)是济南为数不多的冷饮厂中年代最久的一家。
提起济南当地冷饮,年轻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爽”,但如果询问六七十岁的老济南人,他们则会说“脆筒”才真正拉开了济南冷饮的大幕。
群康1981年建厂,最初生产植物蛋白肉,1986年,济南引进意大利公司的两条生产线,一条为济南糖果冷食一厂的“雪人”雪糕生产线,另一条就是群康的“脆筒”生产线。提起当年最风靡一时的脆筒冰激凌,在群康工作了30多年的杨德福有很多感慨。
“脆筒跟现在的甜筒差不多,外面一层是可以吃的皮儿,里面是货真价实的冰激凌。”杨德福说,当时的脆筒价格为4毛至5毛,属于市场上的高端产品。而当时面向大众的普通冰棍大约2毛钱。
最火爆的时候,人们排队购买脆筒,商家为此大批囤货趁机赚取差价,群康为解决这一现象,采取直销方式,让下岗职工开设群康销售展柜,这一创新的销售模式也被称为”群康模式“。
济南群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济南冷食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于宏昌介绍,上世纪90年代之前,济南的冷饮市场可以戏称为糖精时代和甜蜜素时期,2毛、5毛的奶制或果汁冰品风靡济南市场。这时济南市面上的冷食厂已达60余家,而夏天吃根冰棍儿消暑降温也已渐渐成为大众消费趋势。
“爽”时代:
从解暑步入休闲,工艺进步选择更多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爽”代替脆筒,像一阵风一样席卷济南的夏天。
杨德福回忆,当年“爽”卖的最火时,成品做好后来不及入冰库就被直接订走,仿制品更是层出不穷。杨德福说,群康的“爽“采用纯正鲜牛奶,更有一味食材熬煮成胶,才能组成最正宗的“爽”味。
如今的济南街头,5毛钱一根的“爽”仍然是人们的消暑最爱。济南人冷饮发展已经开始从解暑进入休闲时代,各种类的冷食层出不穷。制作工艺也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兴趣。
步入群康,在主厂房二楼隔着玻璃能看到生产区内几条自动化流水线隆隆运转,雪糕的诞生过程被分割成几部分,从灌浆到装箱,被现代化设备演绎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杨德福介绍,以前的老工艺需要工人手动灌浆,一支雪糕的完成要经过配料、高温灭菌、均质机打料、老化、倒模、盐水槽冷冻、包装成型等过程,手工运作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如今,生产车间的机器流水线运转精确,工人只需在旁边查缺补漏,基本不会碰到雪糕,不仅让工人变得轻松,也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卫生。
冷饮冰品从最初的奢侈品逐渐演变,其间扮演过解暑的重要角色,最终向休闲食品靠拢。今天的人们吃冷饮已经不仅仅为了防暑降温,更多的是一种休闲娱乐,盛夏的夜晚三五好友寻一街头小吃,风里带着夜晚特有的微凉,小菜、扎啤,再佐以各色冷饮,实在是一个美好的夏夜。
冰与味蕾美妙邂逅,冷餐文化中老工艺需要新活力
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从单纯的物质定义上升到文化层面,如今看来,小小一支雪糕已经成为冷餐文化的一个元素,而这种文化也正在以蓬勃的生命力活跃于市场,吸引着人们的消费欲。在国内外大牌冷饮充斥整个市场的今天,像群康一样的本土品牌是否会受到冲击,“群康”们又如何保持自己的生机活力呢?
谈到这一问题,于洪昌表示,目前的冷饮市场,中低档品牌依然占领着小城乡市场,静待过渡期,而大中型城市则已经快速步入了时尚高档的冷餐文化时代。这一现象一方面给了小企业生存的空间,却也对本土品牌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要求。“如群康一样的本土老品牌要想在冷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既生产符合普通大众的消暑冷饮,也要适应新的市场变化,跟上冷餐文化的发展潮流。”于洪昌说。
一种食物是一代人的回忆,一种食物也是一座城的旧影,当清冷的奶香萦绕于唇齿之间,当冰爽的果味弥散在夏日炎炎,当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渐行渐远,当冷饮冰品成为解暑的普通一员,你是否还能记起童年的那次感动,感动于那一口最原始的凉和甜。那是泉城蒸腾在夏日暑气中的情怀,也是济南最难忘却的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