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讲究老人”延续民国至今的年味
山东商报 记者 陈心如
历城区华山街道东杨村村民自发组成的社火队伍,每年正月十五前后进行扮玩表演
鲁网2月13日讯 从正月十三开始,在历城区华山街道东杨村,村民自发组成的民间社火队伍就开始到处扮玩表演了,鞭炮一响,队伍里一阵欢腾,村里处处都弥漫着年的欢乐气息。与城市不同,村里正月十五的灯很简单,但耍灯的气势却一定要足。东杨村的社火队伍年年组建,从年前就开始召集人排练,老人耍不动了,后辈就顶上。浩浩荡荡近一百人的队伍,敲锣打鼓迎接春的脚步,村里人图的就是这股热闹劲。 文/图记者 陈心如
村民自发组队
在东杨村,早在腊月时,村民许欣盛和其他人就开始忙活,“今年准备的比较早,腊月二十八就开始筹备队伍,然后要开会商量人员,干什么,弄什么灯,主要的灯头,各个项目都要确定下负责人,前前后后得开了两三次会了。”“其实队伍里谁干什么都是固定好的,但有人年纪大了,有人临时有事儿了,这都需要人及时补上”,许欣盛老人介绍说,一支完整的队伍,从演员到后勤人员,林林总总得有100号人,为了凑齐这些人,他和几个老村民就挨家挨户找。去年,已经70岁的许欣盛还参加了演出,“今年年纪大了,玩不了了,可我就是喜欢这个,过年不就靠这个热闹嘛!”他从村里找了村民,接替了自己扮玩的角色,“去年就培养过一个,教他唱,教他动作,但人家今年去了广州,还没有回来。今年就又找了一个,从头学,还不熟练。”
说唱都是自编自演
在城区,观的是走马灯,边走边看,但在东杨村,灯是要耍起来的,而且这个过程很讲究,每一步都是祖祖辈辈留下的规矩。
正月十二,耍灯前要取水,正月十六结束后,还要再送水。许欣盛老人介绍说:“这是为了祈福一年风调雨顺,取水和送水都要有仪式,水从小清河取来后,要供奉着,然后再倒回去。队伍里一定要有耍龙的,一条水龙,一条火龙。灯也要有四大件,鱼、虾、龟、蚌,过去玩灯就是互相拜年,你去人家村里耍了灯,人家就得来你的村子还,这就是和气。”
许欣盛老人以前负责杂耍,玩过小毛驴,也划过彩船,他不仅仅是演,还会唱。“配的是五音戏,唱腔一样,词可以自己写。耍灯并不是全靠教,主要是自己去琢磨,可以临时发挥。现在,可以写一些新词,宣传一些新内容。”
在许欣盛这些老人眼里,耍灯虽然热闹,但演员不能胡闹,也讲求精细,“现在年轻人不如我们讲究,只学到一些皮毛。去年,邻村邀请我们去演出,村里的老人拿着马扎等了好几个小时,但村里年轻人赶时间,我不觉得演的好,我当时就生气了,这是民俗的东西,演就要认认真真的。”许欣盛老人希望,这些民俗永远不要消失,“我编的唱腔,词都整理了下来,但曲调只能口口相传,想一直传下去,不能失传。”